财报分析:美团的钱都花哪了?
本文首发纸质杂志:《证券市场红周刊》,原标题《美团再烧5年钱或许会更好》。
11月22日,美团点评(股票代码:3690.HK,以下简称美团)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
财报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美团营业收入为191.76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97亿元增长97.2%;毛利总额45.71亿元,同比增长33.2%;经营亏损为34.51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4.6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6亿元,而第二季度亏损为32.11亿元。
主营业务占比更趋合理
从此次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美团第三季度主营业务主要收入来自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业务与新业务及其他,三者分别占比:58.6%、23.3%和18.1%。美团基于Food + Platform的增长战略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先将17年Q3财报的主营业务数据做一个比较:
首先,餐馆外卖的营收比重从62.5%下降至58.6%,但是交易额增长了51.28亿元,去年同期也不过60.44亿元,增长幅度接近90%。美团外卖111.72亿元的营收对比阿里Q3财报里饿了么的50.21亿元,将近一倍的差距表明,外卖行业竞争不是单纯依靠烧钱补贴,最终比拼的还是精细化的运营效率。
面对竞争对手的补贴策略,美团的外卖业务并未受到实质性的挑战,从美团Q3财报中的用户数、交易比数和利润的数据可以得出该结论:
日均订单交易笔数达1940万笔,较2017年同期增长48.5%。
交易用户总数从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的十二个月的2.9亿人增长30.3%至2018年同期的3.8亿人。
每位交易用户年均交易笔数从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的十二个月的达22.7笔,较2017年同期的17.1笔增长了32.6%。
实现毛利19亿元,增幅达287.3%。
在我之前对美团的分析文章中提到美团在上市前已经加速餐饮产业的布局,其中B2B业务是关键的一环,此次财报的数据也显示,美团的商家数据同样有着良好的增长: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的十二个月,活跃商家达到550万,较2017年同期的380万增长了44.3%。
早在2016年,美团就已经开始探索商家端的B2B业务。除了为商家提供包括米面粮油、酒、餐具、纸巾、打印机等后台服务外,美团还在中台为商家提供财务对账、经营分析、商品管理、用户评价等服务。
如果想让商家粘性更强、活跃度更高,后端的服务体系需要更加完善,从美团Q3财报显示的活跃商家增长数据来看,显然美团在商家端的努力初见成效。
其次更为有亮点的数据是其新业务的占比从去年的6.3%快速增长至18.1%,新业务及其他收入34.68亿元,较去年同期6.07亿元增长达了471.3%,延续了上期财报超过400%的高增长。
据我所了解,美团的新业务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除了“快驴”外,还有线下新零售的“小象生鲜”。
实体零售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四方面:第一,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的选址;第二,以最低成本,让消费者在正确地点买到正确产品;第三,让存货降到最低,但仍旧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第四,缩短产品库存,周转以及生命周期,以应付快速的市场环境变化。
由于生鲜品类具有损耗大的特点,所以生鲜超市的精细化运营,几乎成为平台参加游戏的入场券。
精细化运营,依赖平台的数据能力。与传统零售业相比,阿里、京东、美团这些拥有亿级用户量的中心化平台,最大优势也许就在于庞大的数据量、多元的数据维度与更细的数据颗粒度。这些数据可以反馈海量市场信息,消费者是谁、日常消费多少商品、价格敏感度高低、正确开店地点在哪——这些问题,在生鲜超市开业之前便有了答案。
平台数据越全面,生鲜超市的运营成本就越低,越具竞争力。小象生鲜开店之前,美团可以结合到店用餐数据、外卖数据,分析某一地点周边人群的消费能力与口味倾向。不仅选址规划更为合理,还可以在精选食材基础上,定制更多人喜爱的半成品食材,促进销售、减少库存,作用于供应链的优化。
正确的选址,决定了小象生鲜将成为美团生鲜战略的高频线下入口。正确的选品,将使小象生鲜的消费者更具黏性。
虽然其它平台也有数据,但没人比美团更懂人们的口味。对于消费者来说,“懂我”的超市,这才是高品质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进一步拓展,美团外卖的物流体系,足以满足3公里的配送服务,再加上大数据选址,小象生鲜将进一步降低了高品质生活的门槛,提高消费者体验。
通过对这些优势的分析,美团的两大新业务:快驴和小象生鲜将成为其未来在“吃”的增长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产业布局。
美团的桌面战争
到店、酒旅业务的营收增长了14.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0.23亿元增长了46.8%,增幅虽然不及外卖,但是毛利率高达90%以上。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美团在这个部分要继续实现高增长和高毛利,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美团利用微信小程序和美团支付聚合网关实现了线下实体店里更多桌面的占领,从而实现到店用户和交易额的增长。而这些投入非常小,效益却很高。
这场“桌面战争”我在美团上市后接受《证券市场红周刊》的采访时即做过分析:现在很多餐厅桌面上都出现了二维码点餐服务,如果未来该业务能够发展成熟,将成为美团收集、整合消费数据的关键一环,或许也会掀起一次美团与饿了么的“桌面战争”。
如果未来能够再出现如此前移动支付大战中,腾讯和阿里让消费者“二选一”的情况,饿了么可能不占优势。毕竟我们大多习惯在付账时使用支付宝扫码,在桌面上看到二维码时,很多人在潜意识中还是会使用微信扫一扫,这将可能会造成饿了么用户的迁移。
我的这个判断从财报的数据中已经得到印证。当然,这场“桌面战争”还刚开始,随着支付宝小程序的成熟,第四季度和19年的争夺战会更加激烈,毕竟到店的点菜可以获取更多的交易额和用户数据,拥有非常高的金融范畴的利润率!
我观察到美团和其收购的美味到家均参与了线下餐饮实体店的桌面二维码点餐和支付网关的布点。
二、 高频到低频转换的运营能力:酒旅业务之所以有高毛利,一方面在于美团高频用户的持续增长和低成本获取,另一方面则在于这两个行业本身具备高毛利的特征。
美团能否持续加大这两个行业的增长,主要还在于其平台的运营能力。从发券、抽奖等创新机制设置来看,美团的运营能力在不断提升。
美团的技术投入和盈利趋势
从毛利率数据来看,无论是外卖的16.6%还是到店、酒旅业务的90.6%,美团的成熟业务毛利率水平都算是非常高的。Q3实现的毛利总额为45.71亿元,同比增长33.2%;经营亏损为34.51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4.6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6亿元,而第二季度亏损为32.11亿元。
除了新业务投入带来的亏损外,就是美团Q3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20亿元,同比增长95.1%。那么这些技术研发费用会投入在什么方面?对美团接下来的高速增长起到什么作用?
我曾经在《双面美团》中分析了美团的盈利模型“盈亏平衡面”,另外在《美团点评的商业升维逻辑》中分析了未来很长时间内美团在商业升维中需要的技术投入部分。从20亿的资金规模来看,我初步判断会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技术投入:
1、 无人技术:通过我对室内无人技术的理解,美团的外卖模式是能够最快实现大规模无人配送的商业模式,这个部分涉及到硬件、软件的技术投入。
2、数据平台:我在美团上市前即做过分析,无论是成熟业务的变现和保持高速增长,还是新业务的推动,美团都必须搭建一套完整的数据服务平台,这显然需要很多算法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3、商家服务:无论是“快驴”的B2B平台还是商家的金融服务、营销服务,都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投入。
4、用户体验提升:“桌面战争”也好,高频转换至低频也好,都需要继续从技术的方面持续提升用户体验,避免陷入补贴的恶性竞争中造成用户流失。
至于美团的盈利趋势,我仍然是这样的观点:美团上市之后应该不会很快宣布盈利,选择再烧个5年或许会好一些。美团现在要把规模做大,如果过早宣布盈利,资本市场就会把主要目光放在盈利数字上,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
想要与我交流更多关于美团的内容,请加微信:zhuangshuaidu。